条目 | 见道 |
释义 | (术语)三道之一。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也。道者道路之义,学人进取之道路也。积三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于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。又大乘之菩萨于初僧祇之终,终四善根之加行,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,谓之见道。于其时之无漏智,小乘俱舍宗有八忍,八智之十六心:一苦法智忍,断欲界苦谛下见惑之智也。二苦法智,断苦惑已,而正证理之智也。三集法智忍,断欲界集谛下见惑之智也。四集法智,断集惑已,而正证理之智也。五灭法智忍,断欲界灭谛下见惑之智也。六灭法智,断灭惑已,而正证理之智也。七道法智忍,断欲界道谛下见惑之智也。八道法智,断道惑已,而正证理之智也。九苦类智忍,断上二界苦谛下见惑之智也。十苦类智,断苦惑已,而正证理之智也。十一集类智忍,断上二界集谛下见惑之智也。十二集类智,断集惑已,而正证理之智也。十三灭类智忍,断上二界灭谛下见惑之智也。十四灭类智,断灭惑已,而正证理之智也。十五道类智忍,断上二界道谛下见惑之智也。十六道类智,断道惑已,而正证理之智也(忍者忍许之义,为信忍真理不起惑之位,故以之为断道。智者决定之义,为离惑已,正决定理之位,故以之为证道。欲界谓为法者,以此为现前所见之法故也。上二界谓为欲者,以其为欲界比类之法故也)。此十六心中,前十五心为见道,最后道类智之一心摄于修道也。又小乘之成实宗,不别观四谛之行相,唯以空观无量刹那相续断三界之见惑,是名无相行,为见道也。若依大乘法相宗,则断证之真见道,立为一心,此十六心为真见道已后之相见道。俱舍论二十三曰:“见道者,苦法智忍为初,道类智忍为后。其中总有十五刹那,皆见道所摄,未见见谛故。至第十六道类智时,无一谛理未见。今见如习曾见,故修道摄。”大乘义章十七本曰:“入圣之初,于四真谛推求明白名为见道。(中略)若依成实,入无相位名为见道。故彼论言,信法人,入见谛道,名无相行。世第一后须陀果前,空观无间名无相行。若依毗昙,苦忍已去十五心顷,名为见道。(中略)十六中前十五心,是须陀向,判为见道。末后一心是须陀果,见道不收。”又曰:“依成实宗见道之中有无量心,故彼文言,以无量心断诸烦恼中非八非九。言非八者,说见道中有无量心,相续断惑,破阿毗昙定说八忍。言非九者,说修道中有无量心,破阿毗昙于一一地定九无碍(即九解脱)。彼宗观有,有局别见易明故。何故成实说无量心?彼宗教空,空无分限,见难分故。”(己上小乘)。唯识论九曰:“加行无间,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,初见理故亦名见道。”唯识述记十本曰:“见道者,唯在初地初入地心。” |
《佛学大辞典》是由近代无锡人丁福保先生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著作《织田佛学大辞典》而成。
此书共收辞目三万余条,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,如“名数”、“物名”、“地名”、“书名”、“人名”、“术语”、“杂语”、“譬喻”、“故事”、“仪式”、“图像”等。然后解释其辞义,徵引其出处。凡一辞有多义者,则依次列出,间亦作必要的考证而对翻译的重要专门名词、术语、人名、佛典等,则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,以便检阅原书。此外,全书还编有详细的辞条索引,颇便检索。
相关热门:
第一义智 | 所知障 | 芥子劫 | 四仪 | 五大明王 | 解境十佛 | 迦叶结集三藏 | 冥初 |
外金刚部 | 针毛鬼 | 了本生死经 | 无句 | 雁 | 妙音鸟 | 本地垂迹 | 亲里觉 |
毗尼母经 | 十法界 | 师子诸传说 | 灌佛会 | 世主 | 皮壳漏子 | 恶果 | 精进如意足 |
一行三昧 | 允若 | 同心结 | 苾刍尼戒经 | 摩诃斯那 | 讲筵 | 圆心 | 五种法加句 |
迦遮邻底迦 | 键 | 初会 | 天中天 | 无明糠 | 非有非无句 | 五王经 | 权智 |
实用查询工具_网址收录_网站收录_网址导航 © VE网 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
这是一个收录好站,站点外链,信息发布,实用查询,网址导航的平台,免费收录各类站点
免费快速发布信息,为你提供房产、招聘、商务、团购、服务、二手、数码、车辆、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,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/发布信息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