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目 | 见思 |
释义 | (术语)见惑思惑也。又云见爱、见修、四住、染污无智、枝末无明、通惑、界内惑,皆概括三界烦恼之通称。见惑者诸种之妄见,邪分别计度道理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。思惑者贪嗔痴等之迷情,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。依之而从所迷上称见惑为理惑,称思惑为事惑。何则?以见惑为迷于无常无我等真谛道理而起之常见我见等邪想,思惑为迷于色声等世间事物而起之贪欲嗔恚等妄情故也。但以迷理迷事,而分见思二惑者,依于小乘俱舍之法相。若依于大乘唯识之法相,则以分别俱生之二起而分之。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为见惑,俱生起之烦恼所智二障为修惑。然称为见者,有二义:一、为照见真理时所断之惑,故云见惑。二、见为推度之义,此惑以推度为性,故云见惑。又,思有二义:一于一旦见真理断见惑上,更思惟修习真理,以断此惑,故云见惑。二为思惟世间诬妄事物而起之惑,故云思惑。然此二惑为正受三界生死之因,断此二惑,始免三界之生死也。断之有次第,先断见惑,次断思惑。见惑者其性猛利,故有见断如破石之说。见谛理之时,一时尽断之。思惑者,其性钝昧,故有思断如藕丝之说。数数思惟谛理而渐渐断之也。断见惑之位,谓之见道;断思惑之位,谓之修道;断了二惑之位,谓之无学道。天台结归一切之妄惑为三种:一见思,二尘沙,三无明。见思为涅槃之障,尘沙为菩提之障,无明为中道实相之障。四教仪曰:“集谛者即见思惑,又云见修,又云四住,又云染污无知,又云取相惑,又云枝末无明,又云通惑,又云界内惑。虽名不同,但见思耳。”同集注上曰:“见思烦恼,分别曰见,贪爱曰思。” |
《佛学大辞典》是由近代无锡人丁福保先生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著作《织田佛学大辞典》而成。
此书共收辞目三万余条,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,如“名数”、“物名”、“地名”、“书名”、“人名”、“术语”、“杂语”、“譬喻”、“故事”、“仪式”、“图像”等。然后解释其辞义,徵引其出处。凡一辞有多义者,则依次列出,间亦作必要的考证而对翻译的重要专门名词、术语、人名、佛典等,则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,以便检阅原书。此外,全书还编有详细的辞条索引,颇便检索。
相关热门:
阿婆罗骞陀 | 变化法身 | 觉位 | 树提伽经 | 阿难八不思议 | 戒德香经 | 修断 | 非主独行无明 |
宝处菩萨 | 请客头 | 歌颂 | 饮酒三十五过 | 鹦鹉闻法 | 唯识所变 | 越毗尼 | 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|
三弃罗章 | 寒苦鸟 | 远关日 | 法侣 | 五净 | 四大种 | 波波 | 克勤 |
帝释善法堂 | 满业 | 四阶成道 | 爱海 | 延命 | 不来不去 | 瑜伽大教王 | 心印 |
五五百年 | 五部惑 | 地狱报应经 | 百一病恼 | 息心 | 六十二种有情 | 刃叶林 | 知足天 |
实用查询工具_网址收录_网站收录_网址导航 © VE网 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
这是一个收录好站,站点外链,信息发布,实用查询,网址导航的平台,免费收录各类站点
免费快速发布信息,为你提供房产、招聘、商务、团购、服务、二手、数码、车辆、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,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/发布信息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