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e网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:

 

草药 橡实
内容

橡实
(《雷公炮炙论》)

【异名】妻栗(《庄子》),橡栗(《吕氏春秋》),?(《尔雅》),皂斗(《吕氏春秋》高诱注),橡子(《庄子》司马彪注),杼斗(《唐本草》),橡斗子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柞子(《纲目》),栎子(《医林纂要》),麻沥果(《纲目拾遗》)。

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的果实。

【植物形态】麻栎,又名:栩、栎(《诗经》),橡(《庄子》),杼(《毛诗传》),柞树(《尔雅》郑玄注),柞栎(陆玑《诗疏》),枥(《本草拾遗》),橡栎(《本草图经》),橡子树(《救荒本草》),紫栎、橡碗树、青刚、黄麻栎、栎子树。
落叶乔木,高15~20米,直径约60厘米。树皮灰黑色,具不规则深裂;小枝暗灰褐色,无毛,具多数浅黄色皮孔;幼枝黄褐色,有绒毛;冬芽圆锥形,灰褐色,鳞片阔卵形,有毛。叶互生,革质,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9~15厘米,宽2.5~3.6厘米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先端渐尖;边缘有刺状锯齿,侧脉12~17对,直达齿尖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,幼时有黄色短细毛,后脱落,仅脉腋有毛;叶柄长2~3厘米,有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成柔荑花序,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,长6~12厘米,被柔毛,花被通常5裂,雄蕊4,罕较多;雌花1~3集生新枝叶腋,子房3室,花柱3;壳斗杯状,包坚果约1/2弱,鳞片狭披针形,呈覆瓦状排列,反曲,被灰白色柔毛,坚果卵球形或卵状长圆形,淡褐色。花期5月。果期次年9~10月。
生于丘陵或山坡疏林中。分布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广东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辽宁、山东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台湾等地。

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(橡木皮)、壳斗(橡实壳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,连壳斗摘下,晒干后除去壳斗,再晒至足干,贮放通风干燥处。

【化学成分】种子含淀粉50.4%,脂肪油约5%。产于江苏西南部的含油量达15~20%。壳斗含鞣质19~29%。树叶含鞣质5~10%。

【炮制】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使橡实,去粗皮一重,取橡实蒸,从巳至未出,锉作五片用之。"

【性味】苦涩,微温。

①《唐本草》:"味苦,微温,无毒。"

②《玉楸药解》:"味苦,气涩,平。"

【归经】《本草经疏》:"入手阳明、足太阴、少阴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涩肠固脱。治泻痢脱肛,痔血。

①《唐本草》:"主下痢,厚肠胃,肥健人。"
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涩肠止泻。"

③《本草经疏》:"涩精。"

④《纲目拾遗》:"治胎疝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或入散剂。外用:醋磨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
【宜忌】痢疾初起,有湿热积滞者忌服。

①《本草经疏》:"湿热作痢者,不宜用。"

②《本草汇》:"病齿匿及火病人忌之。"

【选方】①治水谷痢,日夜百余行:橡实二两,干楮叶一两(炒炙)。上药捣细罗为散,每服一钱,不计时候,煎乌梅汤调下。(《圣惠方》神妙橡实散)

②治小儿红白痢疾:橡实、生姜、红糖,煎水服。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

③治痔疮出血:橡子粉、糯米粉各一升。炒黄,滚水调作果子,饭上蒸熟食之。(《怪证奇方》)

④治下痢脱肛:橡斗子烧存性研末,猪脂和敷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
⑤治石痈坚如石,不作脓者:栎子一枚,以醋于青石上磨之,以涂肿上,干更涂。(《千金方》)

⑥治婴儿眙疝,小儿初生,止见啼哭,不见病形,后至一、二岁,始知是疝:用麻沥树上之鸳鸯果一对,一对可治三人,加荔枝核七枚(杵碎),平地木三钱。同煎饮。外用柏香熏洗。(《养生经验合集》)


中药主要由植物药(根、茎、叶、果)、动物药(内脏、皮、骨、器官等)和矿物药组成。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,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。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,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,更是数不胜数。经过几千年的研究,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——本草学。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,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。

相关热门:

草贝母 荆芥 黄瓜 百脉根 藕节
锡生藤 豆腐泔水 寒莓叶 紫云英子 六股筋
枫香树皮 通脱木 沙漏芦 芸薹 刺人参
蒙古山萝卜 水莎草 野苦梨根 苦草1 黄明胶
漆树木心 蝎子七 黑大豆皮 路路通 腐婢根

中草药全列表


[ VE网 ]

陕ICP备0750007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