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e网
景点查询:
金刚堰
      南起桃园一巷,北至胜利街西口的金刚堰路,沿着汾河的流向,南北伸展,平坦开阔,它是太原城区汾河东岸的一条主要街道,长度接近四公里,宽度则逾45米。

  金刚堰路,得名于金刚堰,而金刚堰,追名索意,原本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,根本不是一条街巷。这一点从这三个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显而易见的应证。

  说及金刚堰这条坝堰的名称来源,当地曾有这样一个传说。

 

  也不知是哪一代,也不知是哪一朝,反正是很早很早以前,一个专卖大瓷缸的商贩,来太原做买卖。这个人似乎少一个心眼,他来到太原后,也不看这里需要多少瓷缸,一个劲的往城里运。城里放不下了,他便让伙计们把大瓷缸沿着城垣的外圈摆放。据说,从前一年的冬天,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初,整整运输了两个季节。半人多高的、黑亮黑亮的大瓷缸,从镇远门绕过城西北角,一直堆到阜城门,有四五里长。城里城外的人都讥笑这个卖缸人,说他傻哩吧叽,愚蠢透顶。

  没有多久,太原的雨季到了。日日连阴,雨脚如麻,半月不开。很快山洪暴发,汾水猛涨。黄土修成的河坝,怎么能经得起咆哮的洪水日夜冲刷,眼看河堤就要决口,人们又要遭殃,就在这个时候,那个买卖人招呼他的伙计们,把沿城的大瓮都抬到快要决口的河坝处,一个连一个形成了一道大瓮筑成的河堰。这样,他还不放心,又招呼伙计们和前来帮忙的人,往大瓮里添土,从天不亮忙到了天昏黑。结果瓮缸坝刚刚筑好,汾河水便决堤咆哮而来。但是,洪水在油光瓦亮的瓮缸坝前,失去了往日的威风。卖大瓮的商贩治住了洪水,拯救了人们。

  后来,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不知名的卖瓮人,便给这道用瓮缸砌筑的坝堰,取名“金缸堰”。经年累月之后,“缸”被其谐音字“刚”所代替,绎演成了后来的“金刚堰”。

  其实,传说总归是传说,金刚堰与瓮缸其实无丝毫关系。取其名为“金刚”完全是喻其坚硬不可冲坏之意。据《阳曲县志》所载,宋天圣三年(公元1025年),汾河就从这里决堤,冲入城中,明嘉靖年间,又是从这里冲垮防堤,“夺阜城门入”。而清光绪十二年(公元1886年),六月二十四日,汾河又是从这里冲决河堤,泛滥成灾。当时,阜城门虽有备,水未能入城,但是,浩淼的大水流到低洼的水西门和大南门时,洪水决门逾墙穿屋而过。太原省城半壁汪洋,变为泽国。

  从旧志中,我们还可以看到,明之后的金刚堰,共分八个防洪堤段,分别取名为“长字段、堤字段、永字段、固字段、汾字段、泽字段、安字段、澜字段”。取每段第一字,则可组成“长堤永固,汾泽安澜”句。人们希望这段大堤能像佛经里的护法金刚那样,有一个永久不坏之身。金刚堰的得名,准确一点说,似源出于此。

       


相关热门:

得胜马市 阮籍墓 成都永陵博物馆 战国城 李林烈士纪念园
昭陵(北陵) 陶瓷历史博览区 贾谊故宅 敦煌悬泉置遗址 沅江桃花江风景区
猴石风景区 天生桥地质公园 青铜峡旅游区 孟母林 百灵庙
汉经厂与番经厂旧址 正阳门(前门) 仙人洞 札玛桑宫殿遗址 清明上河图景区
南京静海寺 武汉荆州古城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水心榭 首山
[VE网]

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