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台寺 |
戒台寺又名“万寿禅寺”,位於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,去潭柘寺8公里,距城区35公里。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,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,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“戒台寺”或“戒坛寺”。 戒台寺历史悠久,据寺内现存碑记及参阅有关文献得知,寺前身为创建於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年)的“慧聚寺”,是当时以戒行见称的智周禅师隐迹之地。辽代道宗清宁年间,一位名震中外被誉为“钟普贤之灵,孕凡夫之体的高僧法均和尚来隐此山。法均於辽咸雍五年(1069年)冬奉诏佐绿金台松务,他於寺左创建了一座菩萨戒坛,广度四众,日度数千年,当时不仅辽国管辖下的民众来此,南方宋土之人来此受戒的也很多。道宗对他为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,赞他“行高峰顶松千尺,戒净天心月一轮”。当时法均和尚应邀赴各地宣讲佛法,“所到之处,士女塞途,旨罢市辍耕,忘馁与渴,受戒弟子数不胜数。 元代此寺高僧是月泉长老。有碑记《大都马鞍山慧聚寺月泉新公长老塔并序》,为元至正二十八年(1368年)立,文中对月泉重新修茸该寺的倩况有这样记载“因兹云山改色,钟鼓楼新音,内外雍容,遐迩善末,三五载增修产业,开拓山林,破垣颓屋,无非济楚”。元末,寺内殿堂及戒坛毁於兵燹。 明代宣德年间,司礼太监阮简等以皇帝所赐金币“僦工购材,做正殿奉三世佛,左右列十六大阿罗汉,外做四天王殿,左做迦蓝殿,右做祖师殿,东西有庑,外庑做演论之堂,居僧之斋、庖、库廪,糜不具备,外建三门,环以垣......”。这次重修工程,是由知幻大师亲自主掌的,始自宣德九年(1434年),完成於正统五年(1440年),竣工後由司礼太监王振奏请更名,英宗皇帝赐额“万寿禅寺”。 主持重修工程的知幻和尚,俗姓刘,名道孚,字信奄,很受明英宗器重。英宗召见他时,见他额头凸出,戏呼他为“凤头和尚” 他则表示不敢攀龙附凤,自称“鹅头和尚”。他被封为“僧录司左讲经万寿戒坛坛主”。在重建寺院过程中,知幻与僧众“铲荒夷脸,郁起重构,散万赀鸠工,择千僧以董役,匠成於心而归於手,笠雨不屐,悉崇饰殿宇,穷极雕绘......”。 清代此寺著名高僧是紫哲公,从康熙年起住此寺四十余年。从文献记载上末见清代对此寺有重大修葺记录,仅在光绪十七年(l891年)由恭亲王出资将罗汉堂、千佛阁及北宫(牡丹院)略事修葺。另外,从碑记中可知有许多民间组织起来的“会”,如“地藏会”、“三元大悲会”、“大悲随心经会”、“广益米会”、“五显财神圣会”等等,纷纷在寺内空地建一些小殿,如财神殿、娘娘殿、老爷殿、地藏殿等,使得这座佛寺中出现一些非佛教之殿。 1949年以後戒台寺停止了佛事活动,由北京市园林局经营管理,并开辟为公园。1966年以後,因修理天坛斋宫需用木料,拆除了千佛阁,寺内佛像大部分也於文革期间被毁。80年代以来,该寺经过大修再次开放,并由北京雕塑工厂重新塑了若干佛像。 戒台寺坐西朝东,建於山麓缓坡上,主要殿堂沿两条东西向轴线建筑而成。大雄宝殿一组居於南侧靠前,由低处逐步升高。戒殿一组居於北侧靠後,全部建於高台之上。殿堂四周分布着许多庭院,各院内有精美的叠山石,葱郁的古松古柏,加上古塔古碑,山花流泉,显得格外清幽。寺中树木远在明代就很有名,诗云:“潭柘以泉胜,戒台以松名。一树具一态,巧与造物争。”著名的有“自在松”、“卧龙松”、“九龙松”和罕见的“活动松”,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,整棵树的枝叶便跟着摇动,好像一阵狂风正在袭来。活动松远在二百多年前就已闻名,乾隆皇帝在此曾留下一座“题活动松诗”小石碑。戒台寺还以松闻名,寺内古松柏有的为辽、金代所植,松树枝杆虬曲离奇,可坐可卧,古人常登树做“巢饮”,并留下许多咏松之句。如乾隆《咏活动松》诗二首云:“老干棱棱挺百尺,缘何枝摇本身随。咄哉讹为挈其领,素动万丝因一丝。”“摇动旁枝老干随,山僧持以示人奇。一声空谷千声应,借问神通孰所为。”此二诗刻於一圆头矮碑上,现立活动松旁。寺内除古松柏极具特色外,其它如绿牡丹、太平花、银杏以及探春等亦属植物中之珍贵品种。朱宗吉《戒坛观松》诗:“宝树倚晴峰,婆娑月影重。叶深藏蕊鹳鹤;枝老作虬龙。拂殿春阴合;凌霜翠色浓。......”更能刻画传神。 大殿里面有一座三层木戒坛,有阶梯上下相连。院内西北有“千佛阁”,里面有迥旋式楼梯,楼上楼下有无数的小型佛龛,一龛一佛,佛像身高都不足尺,惟雕刻甚精。千佛阁现在只遗台基及柱础,过去此阁曾是全寺中心建筑,登阁放眼,可望百里。阁为七开间,外观为两层,中间有腰檐及平座暗层,庑殿顶阁高二十馀米。内部两侧各有五个大佛龛,每龛内有28个小龛,每个小龛内有三座形态不同的三寸大小的佛像,总计全部佛像在1oo个以上,所比称为“千佛阁”。寺院中轴线上,山门殿、钟鼓二楼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千佛阁(遗址)、观音殿、三仙殿、九仙殿,殿宇依山而筑,层层高升,甚为壮观。 西北院内正中大殿即“戒坛殿”,它与泉州开元寺戒坛、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。戒坛是高3.5米、正方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座。底座边长约11米,每层石台外围均雕有镶着数百戒神。原来石龛外还有24尊身高一米的戒神,环列戒台四周。戒台殿顶中央,有一藻井,几条金雕卧龙盘於井壁,藻井最深处一条龙头向下,象徵蛟龙灌浴。戒台最上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。像前原置雕花沉香木椅十把,上首三把为授戒律师座;左边三把,右边四把,是受戒证人座。称“三师七证大师座”。戒师开坛必须有皇帝敕命。佛教徒受戒,行仪十分隆重。 戒坛寺在戒坛授“清规戒律”。“清规”是指寺院僧人的行为规则;“戒律”是佛教徒修行实践的道德规范。在中国佛教史上,先有怀海著《禅门规式》,被称为古清规,那是为禅宗寺院制定的规则,现在流行的《百丈清规》则是后人在《禅门规式》的基础上,重新撰写的。在戒坛受戒,分“五戒”、“八戒”、“十戒”、“具足戒”几等。“五戒”为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邪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是一般佛教徒和在家修行的人所必须遵守的。五戒加上不眠坐高广大床、不涂饰打扮、不视听歌舞、不非时食。此中前八为戒,後一为斋,合称八关斋戒”。这是出家修行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戒律。出家以后,初入佛门的沙弥或沙弥尼须遵十戒,即上述八斋戒合为九条,再加上不蓄金银财物。沙弥或沙弥尼一般至到2o岁,即可转为比丘或比丘尼,须受“具足戒”。具足戒与沙弥或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,戒品具足,故称。戒条数目说法不一。中国僧尼,隋唐以後都依《四分律》受戒,比丘戒250条,比丘尼戒348条。出家人依戒法规定在戒坛受持此戒,即取得正式僧尼资格。 寺内其他建筑物尚多,如南、北宫院、方丈院以及寺东南角高台上的小四合院等,均属王宫贵族及僧众居住用房。北宫院又称“牡丹院”,皇六子恭亲王奕沂曾在此隐居,院分两进,前院有叠石假山,後院广植牡丹,甚为名贵。 戒台寺内碑、幢颇多,计有辽幢二、金碑一、元幢一,其馀明、清以及民国後碑石多通。寺後山上有许多山洞,最著名者有太古洞、观音洞、化阳洞、庞涓洞、孙膑洞。太古、观音洞外有八角形十一层小塔;化阳洞右,直下百米处有一石龟,如浮於波浪之中;庞涓洞极深邃,两壁皆是石乳,并有一眼深井,投以瓦砾,宛转铮铮之声不知所终,傅说此井与浑河相通。各洞都不少奇景可观。 戒台寺於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8年,中国佛教协会选派僧人进驻。本寺现监院为妙有法师,26岁,曾毕业於普陀山佛学院。 戒台寺后山为石灰岩构造,亿万年来在雨水的侵蚀下形成了许多天然溶洞,洞中的石乳造型奇特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,其中最著名的有化阳洞、孙滨洞、黄莲洞、三慧洞、极乐洞、观音洞、朝阳洞、金灯洞、罗汉洞等。洞中留有碑刻, 磨崖刻字,磨崖造像和石窟寺遗迹。戒台寺古迹文物众多,辽代古塔、石经幢、欲窥石函、元代经幢式墓塔,明代铜三世佛、鼎炉、太平缸、雕龙木佛龛、清代的石狮子等都是文物中的珍品。在寺院前面,现存一段长约2000米的石香道,沿途排列着许多古迹景点。石佛村的明代摩崖造型现存16龛,18尊石雕佛像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是北京地区目前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摩崖造像群。此外还有大型摩崖刻字,雕刻精美的大型石牌坊等。戒台寺历史上明僧辈出,隋唐时期的智周和尚被誉为"释门梁栋"。辽代的法均、裕窥、悟敏,金代的悟铢等人被公认为是佛教律宗的领袖。元代的月泉被称为 "中兴祖道,法海之游龙","嗣续门风之一杰"。明代的知幻、德令,清代的成哲、度博、德成,民国初期的达文等都是著名的佛学大师。戒塔寺的佛事活动众多,除开坛演戒外,每年寺月初的浴佛法会,六月六的晾经圣会,七月三十的地藏法会都是重要的佛事活动,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涌向戒台寺。 |
相关热门:
九寨沟?仙女池 | 大理石大厦 | 南召石人山南麓旅游区丹霞寺景区 | 承德雾灵山 | 金山 |
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室旧址 | 格兰披士大赛车博物馆 | 天台寺 | 霸州王家大院 | 白塔 |
龙凤公园 | 十一届亚运会南端点火台 | 大连大黑山 | 南山不老松 | 张溥故居 |
长官清真寺 | 牛岭 | 白鹭洲公园 | 贡嘎山 | 珠海珍珠乐园 |
吐鲁番旅游 | 张飞寨 | 卜奎清真寺 |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| 地震遗址 |
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