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泉清真寺 |
酒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位于东关北后街。民国六年(1917)翻 建。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建筑,主体工程有大殿一座,南北陪殿二座,寺门向东。有门楼,大殿后部建有二层望月楼(阿文称弥那拉楼),及阿訇往房、洗礼房等。面积1440平方米。它既是当地穆斯林群众“聚众礼拜”的地方,又是穆斯林排解纠纷、评判曲直的场所。 肃州清真寺始建于明代,原址在城东北隅,清代后才迁到了东关北后街。1917年,聚居在肃州东关的穆斯林群众在回族老人马金贵、马绪宗、马忠贤、张积德、杨万林的积极倡导下,自发组织起来对清真寺进行修缮翻建。为了解决所需银两,马金贵带着杨万林、杨万清等人骑马赴哈密、奇台、迪化(今乌鲁木齐)、伊宁、喀什、兰州、临夏、西宁等地募捐,筹得银子三千两,加上当地穆斯林群众的资助,共筹集到三千二百多两银子,不足部分由张积德包垫,并从青海西宁请来木工马呈捷师傅承担建筑、设计和施工,历经两年多的时间,于1919年竣工。清真寺建成后,穆斯林群众举行了隆重的仪式。1949年10月,彭德怀元帅在酒泉视察工作时,亲自到清真寺看望回民群众,与回民群众亲切交谈,共叙家常。至今,一些回民还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,记忆犹新。 清真寺大殿建筑面积536平方米,系土木石砖结构,建筑紧凑别致,风格独特朴实壮观。殿前有前檐,殿后有经堂,三部分浑然一体。从侧面观看,殿脊起伏呈马鞍型,经堂顶上耸立着四角高亭,经堂两侧有雕刻精致的木花纹边门。大殿正门前檐下都装着木质雕花门窗,南北两侧墙面用雕刻图案的青砖砌筑而起。殿内矗立八根大圆柱,正梁前后悬挂着雕刻有阿拉伯文的《古兰经》和五块题有汉文“真一”、“清真无二” 、“独一无偶”、“清真为本”、“道寅天房”的大匾,字体苍劲有力。大殿前是庭院,南北各有五间讲堂,东西纵深二十米,南北十五米,是穆斯林讲授教义和回民开会商讨事务的地方。庭院东面是山门,上有十八米高的宣礼楼。山门之外有院落,有沐浴净身的水房。 穆斯林群众习惯把伊斯兰教历9月,称为“莱麦丹月”,即斋月。每逢斋月,穆斯林群众便登上宣礼楼观月,决定封斋开斋时间。平日五时礼拜前“满拉”(学员)登楼宣礼。这一月,穆斯林要在日出之后禁食封斋,日落之后进食开斋。斋戒期满,就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之一--开斋节。阿拉伯语称“开斋节”为“尔德·费土尔”。开斋节前,每个成年的穆斯林都要洗大净,沐浴净身,方可上寺礼拜,进行会礼。每当此时,朝清真寺大殿望去,只见老老少少的穆斯林面向圣地方向跪成整齐的行列,伊麻目身穿白色长袍,头缠黄色的“达斯它儿”,站在最前列,诵念《古兰经》,领导穆斯林进行礼拜、祈祷仪式。看那齐头并攒的白帽,整齐的动作,庄严肃穆的气氛,你会感到一种威严和力量。这正是穆斯林团结和坚毅的象征。在举行会礼之前,伊麻目还要结合伊斯兰教历史,向教众宣讲开斋节的来历,劝谕教民遵守伊斯兰教的道德伦理。每逢开斋节,穆斯林们都自愿给清真寺施散“费土尔”钱,即开斋捐,以表达他们的敬仰和心意。开斋节期间,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炸“馓子”,捞“油香”。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。相传,穆罕默德在一次战斗胜利后,凯旋归来,穆斯林们都争先恐后地邀请他到家里做客,可先知没有到富贵之家赴宴,而到一位贫穷的穆斯林老人家中做客。老人没有美味佳肴,只给先知端上了油汪汪、香喷喷的“油香”(油炸面饼)。先知高兴地用右手撕下一块吃了,其余的分给了围观的小孩。从此后,穆斯林形成用右手撕开吃油香的传统习惯。 在节日里,回族人家还宰鸡割肉,吃羊肉粉汤,并带着食品到亲友邻居家中共贺节日。已婚或未婚的女婿,要带上礼品到岳父母家祝贺节日。许多回族青年还选在节日期间举行婚礼,沉浸在吉祥欢快之中的一对对新人,给穆斯林节日增添了无限热烈的气氛和绚丽迷人的色彩。 |
相关热门:
源顺镖局旧址 | 刘志丹烈士陵园 | 台北市立美术馆 | 刘国鼎南京钟藏室 | 鹅岭公园 |
白云峰 | 阿克苏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 | 灵山寺 | 冀东烈士陵园 | 流庆寺 |
慈云禅寺 | 达摩古洞 | 明仕田园 | 碧鲜庵 | 碧云洞 |
万象山公园 | 百团大战纪念碑 | 扎木镇岗村 | 逍遥古津 | 绳金塔 |
宋存庵 | 通天河 | 华林寺 | 上海书隐楼 | 中山岭南水乡 |
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