响堂寺石窟 |
响堂寺石窟,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西南部。它最初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(公元500—577年)。以后,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各代均有增凿。现在尚有石窟16座,4000多尊雕像,分南北两处,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。两寺相距15公里,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、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。石窟幽深,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,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,故名“响堂”。
响堂石窟是怎么来的呢?北齐以邺(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)为都城,以晋阳(今山西太原)为陪都。鼓山地处两个都城来往必经之地,这里山清水秀,石质优良,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,修筑行宫,兴建寺院,以便在他来往于晋阳和邺时避暑、游玩和礼佛。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,佛寺也不是原来的建筑了,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石窟却保留了下来,以它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。 北响堂有九座石窟,分南北中三组,每组都有一个大石窟。第七石窟是最大的一个,俗称“大佛洞”。这个洞窟规模宏大雄伟,雕刻精巧,菩萨笑貌如生,飞天欢乐多姿,衣纹密集而富有装饰性,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,为北齐艺术之杰作。窟内有一尊大佛,高3.5米,盘腿坐在莲花台上,面目慈祥,薄衣贴身,几条凹下的雕衣纹线,贯穿全身。雕刻刀法圆润有力,清晰流畅。周壁刻有16个大型浮屠塔式列龛,龛顶以火焰宝珠为塔刹,气势煊赫,造型精美,为装饰图案中的珍品。窟内的墙壁上还有几排似乎没有刻完的小佛浮雕。北齐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20多年,看来,是没来得及完成这一窟的雕刻。这座石窟最能代表北齐风格。它宽13.3米,深12.5米,基本上是正方形。洞内有宽大的中心石柱和洞顶相连。洞窟保存了印度的营造法式。中心柱上三面都是佛龛,这是北齐石窟艺术的特点。北齐之前的不少雕刻,石窟中心柱四面是佛龛。此外,那时雕像人体瘦削,不像北齐这样丰满。北响堂也有明代开凿的石窟,这时的雕刻人体肥胖笨拙,衣纹线条干涩呆板,完全失去了北齐舒展流畅的风格。明代末年距今只有300多年,而北齐距今已有1400多年。明代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,辽阔的国土,充足的人力,而北齐只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国,财力人力都远远不能与明代相比。但是北齐的雕刻艺术水平却比明代高得多。可以说,响堂石窟作为中国一个历史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,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任何石窟都不能取代的。 北响堂有一座石窟,外面石壁上还留有木构亭阁建筑,红柱灰瓦,背依山壁。但有些雕刻已经残缺不全。因为历史悠久,历代都有破损。看着一座座石窟,当年工匠们的刀光斧影仿佛历历在目。 南响堂寺有石窟七座,随山势营造,分上下两层。下层“华严”和“般若”两洞形为支梯,中有方柱,后壁下凿有通道,以便礼佛时通行。龛内佛像虽遭破坏,但洞壁上佛典经文仍清晰可辨。据记载,这些佛经有的历刻四年之久,字体方正,结构浑朴,笔力雄健刚劲,是研究书法演变的珍贵文物。由洞前的“之”字形石阶向上走去,为二层五窟,这五窟中“千佛洞”最为壮观。洞内有石佛一千零二十八尊,因此,名为“千佛洞”。窟内三壁龛,各龛均有一佛和两罗汉两菩萨五尊像,左面坐佛两足踏在从狮子口中吐出的双头莲花上,颇为新颖别致。窟内释迦牟尼坐像,面容光滑圆润,嘴唇微微上翘,长耳垂肩,神情和善安详。窟壁的小佛像一排排,鳞次栉比,琳琅满目。窟顶部的伎乐、飞天,雕刻精巧,裙带飘逸,姿容妩媚,有的手弹竖箜篌或圆琴,有的口吹竹笙或横笛,形象颇为生动。 |
相关热门:
普美 | 银川玉皇阁 | 鸳鸯湖 | 坝上草原 | 南麂列岛 |
箬寮原始林景区 | 苏禄王墓 | 秦代立石 | 普济寺 | 济南动物园 |
台北旅游 | 美岱召 | 天一阁 |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| 太平湾风景区 |
西湖九溪烟树(新十景) | 仙湖植物园 |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| 香纸沟 | 夏冰洞 |
西团山遗址 | 桂林洋海滨旅游区 | 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 | 仙台山 | 唐城遗址博物馆 |
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