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e网
景点查询:
贝壳堤

    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、粉砂、泥炭、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,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。形成于高潮线附近,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。天津陆地堆积平原中自陆向海排列有Ⅰ、Ⅱ、Ⅲ、Ⅳ四道贝壳堤,与现代海岸线大体平行呈垄岗状不连续分布,代表了四个时期海岸的位置。距今1万至5000年发生的海侵,天津平原大部份被淹。以后海面回降,河流冲积,逐渐成陆。贝壳堤就是这一历史过程留下的遗迹,为天津海岸带颇具特色的海岸地貌类型,也是渤海湾古海岸的遗迹,反映自陆向海方向的岸线变迁。堤上贝壳种类丰富,多为潮间带或浅海泥沙海底软体动物的现生种属。堤高0.5~5米,宽几十至几百米,长数十米、上百米或延伸百余公里。其横剖面顶部上凸,两翼减薄到尖灭。 
     
    第Ⅰ道贝壳堤分布于冲积平原西南部,大港区沈青庄至黄骅县苗庄一线,距现代海岸22~27公里,贝壳种属反映的环境为滨海河口内湾软泥滩沉积,是距今5200~4000年的古海岸线。 
    
    第Ⅱ道贝壳堤分布于冲积海积平原西部,张贵庄至巨葛庄一线,呈南北走向或北西至南东走向断续垄岗状展布,贝壳种属反映泻湖一滨海生态环境,为距今3800~3000年前的古海岸线。堤上发现有西周和战国文物。 
     
    第Ⅲ道贝壳堤分布于冲积海积平原东部,军粮城至马棚口一线。距现代海岸0~20公里,规模宏大,连续性好,以贝壳及其碎片为主,反映泻湖海河口生态环境,距今2500~1100年形成。堤上发现战国、汉唐文物,即东汉初年至唐代之间的古海岸线。 
     
    第Ⅳ道贝壳堤靠近现海岸,分布于海积平原东部特大高潮线附近,走向大体与现代海岸一致,在岐口与第Ⅲ道贝壳堤汇合。以贝壳及其碎片为主,贝壳种属反映潮间带环境,距今700~500年形成,明末清初堤上已有人居住。 
     
    1984年1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贝壳堤自然保护区。


相关热门:

清凉山风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中山五桂山 海心山 徐光启墓园
达拉哈草原旅游区 水西国家森林公园 下华严寺 壮悔堂 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
首山 兰园 广安凉滩 桌子山岩画 拉萨旅游
千年荔枝树 潮白河旅游区 九门口长城 牡丹江唐代龙泉府遗址 红其拉甫山口
梁祝文化公园 康益泉温泉度假村 东北烈士纪念馆 古荥冶铁遗址 汕头金砂公园
[VE网]

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