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目 | 七种礼佛 |
释义 | (名数)勒那三藏Ratnamati,对于北方之俗,不习礼佛,教以七种礼佛。混是非浅深,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于正法也。一、我慢礼,身虽设拜,然无敬心,外观似恭,而内怀我慢也。二、求名礼,欲得修行之名誉,诈现威仪,常行礼拜,口称佛名,而心实驰求外境也。三、身心礼,口唱佛名,心存相好,身业翘勤,恭敬供养而无异念也。四、智净礼,慧心明利,达于佛之境界,内外清净,虚通无碍也。礼一佛时,即是礼一切诸佛,诸佛之法身,本来融通,故一拜之礼,遍通法界也。五、遍入法界礼,自己身心等之法,不离本来法界,诸佛不离我心,我心不离诸佛,性相平等,原无增减。礼一佛,则通于诸佛也。六、正观修诚礼,虽摄心正念,对于佛身而自礼自身之佛也。以一切众生皆有觉性与佛平等也。随于染缘有迷己性,妄认为恶,明知此理,则得解脱。七、实相平等礼,前正观中,仍存有礼有观,自他两异。今此一礼,自无他无,凡圣一如,体用不二也。法苑珠林二十曰:“有西国三藏,厥号勒那,睹此下凡,居在边鄙,不闲礼仪,情同猴马,悲心内溢,为翻七种礼法。(中略)从粗至细,对粗为邪,对细为正,故阶级有七,意存后三也。”云云。 |
《佛学大辞典》是由近代无锡人丁福保先生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著作《织田佛学大辞典》而成。
此书共收辞目三万余条,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,如“名数”、“物名”、“地名”、“书名”、“人名”、“术语”、“杂语”、“譬喻”、“故事”、“仪式”、“图像”等。然后解释其辞义,徵引其出处。凡一辞有多义者,则依次列出,间亦作必要的考证而对翻译的重要专门名词、术语、人名、佛典等,则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,以便检阅原书。此外,全书还编有详细的辞条索引,颇便检索。
相关热门:
杯度 | 摩罗延 | 五山十刹 | 阿那律失明 | 不动讲 | 庆昭 | 药师琉璃光如来 | 大灌顶光真言 |
事理三千 | 法芽 | 极乐海会 | 厕纸 | 摩蚔 | 难有 | 三千尘点劫 | 阿钵罗摩那婆钵利多婆 |
阿摩提 | 劫岩 | 库伦 | 蔑戾车 | 荷担 | 般遮 | 八种更药 | 大爱道涅槃经 |
海幢比丘 | 法身体性 | 法体 | 何耶揭唎婆像法 | 极妙 | 伊那婆那 | 业受 | 摩诃刹头 |
阿难七梦经 | 应化利生 | 我人四相 | 莲佑 | 大白伞盖经 | 法门 | 极秘三昧 | 三惑同异断 |
实用查询工具_网址收录_网站收录_网址导航 © VE网 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
这是一个收录好站,站点外链,信息发布,实用查询,网址导航的平台,免费收录各类站点
免费快速发布信息,为你提供房产、招聘、商务、团购、服务、二手、数码、车辆、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,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/发布信息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