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目 | 五支作法 |
释义 | (术语)又称五分作法。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。弥勒,无著,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,各家之论式,亦无一定。瑜伽师地论第十五,明五明处,其中于因明处之下曰:“能成立法,有八种者:一立宗,二辩因,三引喻,四同类,五异类,六现量,七比量,八正教量。”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。此八能立中前五者,即所谓五支作法也。瑜伽师地论解辩因曰:“辩因者,谓为成就所立宗义,依所引喻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与正教,建立顺益道理言论。”又释引喻曰:“引喻者,亦为成就所立宗义,引因所依诸余世间串习共许易了之法,比况言论。”又随所有法望所余法,相状自体业用法门因果五种,展转少分相似,名为同类。其五种少不相似,名为异类。声无常(立宗),以所作性故(辩因),如瓶空等(引喻),所作如瓶等(同类),非所作如虚空(异类),即其例也。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第十六亦举八能立,前五支中,第四名为合,第五名为结,不立同类异类之别。是一种之新说也。彼论曰:“合者,为引所余此种类义,令就此法正说理趣。谓由三分(即前三支),成立如前所成义,已复为成立余此种类所成义故,遂引彼义令就此法,正说道理。是名合。结者,谓到究竟趣所有正说。由此道理,极善成就。是故此事决定无异。结会究竟是名结。”依是可知第四合支,于直接所立之宗无关系。乃由前三支所成之义已成立,更为成立余此类似所成之义,引彼义使之合者,第五结支为总结,由前三支所成立之义及第四合支所引合之义者。彼论举一例,谓诸法无我(立宗),若于蕴施设四过可得故(玄因),如于现在施设过去(立喻),如是遮破我颠倒已,即由此道理,常等亦无(合),由此道理,是故五蕴皆是无常乃至无我(结),即其义也。又世亲如实论所出之五分作法,亦少与前二者有殊。彼论曰:“五分义中,一分不具,是名不具足分。五分者:一立义言,二因言,三譬如言,四合譬言,五决定言。譬如有人言声无常,是第一分。何以故?依因生故,是第二分。若有物依因生,是物无常。譬如瓦器依因生,故无常,是第三分。声亦如是,是第四分。是故声无常,是第五分。是五分若不具一分,是名不具足堕负处。”外道尼耶夜学派所立,亦如用五支作法,与如实论所说略同。 |
《佛学大辞典》是由近代无锡人丁福保先生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著作《织田佛学大辞典》而成。
此书共收辞目三万余条,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,如“名数”、“物名”、“地名”、“书名”、“人名”、“术语”、“杂语”、“譬喻”、“故事”、“仪式”、“图像”等。然后解释其辞义,徵引其出处。凡一辞有多义者,则依次列出,间亦作必要的考证而对翻译的重要专门名词、术语、人名、佛典等,则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,以便检阅原书。此外,全书还编有详细的辞条索引,颇便检索。
相关热门:
三礼 | 达须 | 师子吼十一事 | 证满成佛 | 法服 | 假等流 | 律之二部 | 修迷楼 |
演祖 | 相应不善 | 善方便经 | 五唯 | 鞞世师 | 想颠到 | 阿奴波经 | 六同十异 |
缘觉乘 | 持业释 | 蔓陀啰 | 四释 | 散疑三昧 | 分段轮回 | 九识 | 赡部光像 |
无碍解 | 不正知 | 野盘僧 | 夏满 | 大方广宝箧经 | 众经撰杂譬喻 | 月上女 | 十八问 |
陀罗尼杂集 | 咥哩迦 | 脚跟点地 | 妄尽还源观 | 端心正意 |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| 龟藏六 | 一实圆顿 |
实用查询工具_网址收录_网站收录_网址导航 © VE网 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
这是一个收录好站,站点外链,信息发布,实用查询,网址导航的平台,免费收录各类站点
免费快速发布信息,为你提供房产、招聘、商务、团购、服务、二手、数码、车辆、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,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/发布信息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