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目 | 法界 |
释义 | (术语)梵名达磨[马*太]都Dharmadha%tu,此云法界。又曰法性,亦曰实相。法界之义有多种,以二义释之:一就事,一约理。就事而言:法者诸法也,界者分界也。诸法各有自体,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。然则法界者,法之一,一名为法界,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。是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,台家约于俗谛释十法界之时即此义也。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:“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,迷法界起三界业果。”止观五曰:“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,不相滥,故言十法界。”同辅行曰:“言法界者,法即诸法,界谓界分,相不同故。”资持记上一之三曰:“法界者十界依正也,尘沙者喻其多。”行事钞上之一曰:“法界尘沙。”【又】界者,边际之义,法者极法之边际之言,言广大深远无过于此之语。如言法界万灵,周遍法界等也。止观三曰:“出法界外何处更别有法?”同五曰:“当知法界外,更无复有法而为次第也。”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:“穷事边际云法界。”往生要集上曰:“周遍法界,拔苦众生。”又曰:“佛光明照法界念佛众生,摄取不舍。”约理而言,法相华严之释意,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。或谓之真如法性,实相,实际。其体一也。界者因之义,依之而生诸圣道,故名法界。又界者性之义,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。又诸法同一性故名法界。唯识述记九末曰:“三乘妙法,所依相故,名为法界。”胜鬘经宝窟下末曰:“法界者,界即境界。即是因义,圣人四念处等,皆取此性作境故。”探玄记十八曰:“界有三义:一是因义,依生圣道故。摄论云:法界者一切净法因故。又中边论云:圣法因为义故,是故说法界。二是性义,谓是诸法所依性故,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,并亦然故也。三是分齐义,谓诸缘起相不杂故。”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。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,法尔圆融,具足一切诸法,谓之法界。大乘止观曰:“法者法尔故,界者性别故,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,故言法界。”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:“性恶融通曰法界。”止观五曰:“又此十法,一一当体皆是法界,故言十法界。”是四种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也。又支配于因果之理之法相范围名为法界。佛为超脱此范围者,故佛独屹立于法界之外。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:“于一法界有三界报。一切有为法,若凡若圣,若见著,若因若果,不出法界,唯佛一人在法界外。”又十八界之一。意识所缘之境云法界,即六尘中之法尘也。此中总该有为无为之一切法以悉为意识之所缘也。行宗记二下曰:“法尘一界,兼通色心。” |
《佛学大辞典》是由近代无锡人丁福保先生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著作《织田佛学大辞典》而成。
此书共收辞目三万余条,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,如“名数”、“物名”、“地名”、“书名”、“人名”、“术语”、“杂语”、“譬喻”、“故事”、“仪式”、“图像”等。然后解释其辞义,徵引其出处。凡一辞有多义者,则依次列出,间亦作必要的考证而对翻译的重要专门名词、术语、人名、佛典等,则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,以便检阅原书。此外,全书还编有详细的辞条索引,颇便检索。
相关热门:
果遂 | 三摩地法 | 金刚顶瑜伽经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 | 四见 | 玄义 | 种种论 | 寮主 | 崇敬 |
长者子 | 摩多通别 | 等活地狱 | 东净 | 横柱指合掌 | 优波尼沙陀 | 阿弥陀 | 生死轮 |
缚萨怛罗 | 八不可越 | 师子国饿鬼 | 阿阇世王五梦 | 募化簿 | 教相三意 | 三善根 | 胜幡 |
同居秽土 | 毕勒支底迦佛 | 雪山偈 | 圣教 | 般若字 | 庭仪曼荼罗供 | 顿证菩提 | 不思议空 |
旃延 | 五药 | 莫诃夜那钵地已波 | 毗阇耶多 | 鬻香长者 | 大智度论 | 虎丘 | 六尘 |
实用查询工具_网址收录_网站收录_网址导航 © VE网 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
这是一个收录好站,站点外链,信息发布,实用查询,网址导航的平台,免费收录各类站点
免费快速发布信息,为你提供房产、招聘、商务、团购、服务、二手、数码、车辆、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,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/发布信息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