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e网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佛学词汇:

 

条目 无作戒
释义 (术语)又云无教,新译曰无表。戒体有二、一作戒,二无作戒,作戒者,谓受戒时如法动作身口意三业,可见闻之业体。无作戒者,谓依此时作戒之缘而生于身中不可见闻之业体。此业体初发之缘,虽由身口意动作(即作戒),而一旦生了,则不假身口意之造作,恒常相续,故称为无作。作戒于身口动作息时亦灭,而无作戒则一生之中常相续而发防非止恶之功能,是谓之无作戒体。此戒体向境而防一一之非者,即十戒二百五十戒等。就能防之体立无作戒,就所防之境分别二百五十等相,为发此无作戒故行作戒也。行事钞中一之三曰:“若单立作,作体谢往,不能防非,又不可常作,故须无作。长时防非,若单立无作,则起无所从。不可孤发,要赖作生,二法相藉。”又曰:“杂心云:身动灭已与余识俱是法随生,故名无作。成论无作品云:因心生罪福,睡眠闷等是时常生,故名无作。”又曰:“言无作戒者,以非色非心为体。”此无作戒体,或以为色法,或以为心法,或以为非色非心法,凡有三家不同。【参见: 戒体】附录。

 

  《佛学大辞典》是由近代无锡人丁福保先生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著作《织田佛学大辞典》而成。
  此书共收辞目三万余条,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,如“名数”、“物名”、“地名”、“书名”、“人名”、“术语”、“杂语”、“譬喻”、“故事”、“仪式”、“图像”等。然后解释其辞义,徵引其出处。凡一辞有多义者,则依次列出,间亦作必要的考证而对翻译的重要专门名词、术语、人名、佛典等,则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,以便检阅原书。此外,全书还编有详细的辞条索引,颇便检索。

相关热门:

袈裟衣 提谓波利经 三聚净戒 众徒 苦集灭道 老猿 慈救真言宝箧印 加沙
三佛性 窟宅 真证 习气果 德田 瑜伽师地论 世俗谛 灌顶
帝心 共不共 瞿室[食*夌]伽 法无别真如 四十一位 三摩竭 宝童子经 龙树入龙宫赍华严经
五停四念 根本心 须阇多 如来应正遍知 元妙 阿逸多 曼荼罗种姓十住心 变化身
铃杵 大宝藏 郁单曰 无明法性一体 体大 过去七佛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王经 诸佛心陀罗尼经

佛学大辞典全列表


[VE网]

实用查询工具_网址收录_网站收录_网址导航 © VE网 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

这是一个收录好站,站点外链,信息发布,实用查询,网址导航的平台,免费收录各类站点

免费快速发布信息,为你提供房产、招聘、商务、团购、服务、二手、数码、车辆、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,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/发布信息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