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目 | 性恶 |
释义 | (术语)对修恶之称。依关系而起之恶谓之修恶,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,谓之性恶。性具善,亦具恶,此性恶之义,天台一宗之极说,他宗未谈之法门也。天台于观音玄义发之,荆溪于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,后至四明,对于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,盛扩张此义。真如纯真无妄,不具恶,依无明之妄缘而背性起恶者,大乘诸家之通谈也。华严宗圆教之极说亦然。然台家贬之为别教所谈而不取,谓修恶之性即为性恶,性具善亦具恶云。修善即性善,他宗犹言之,修恶即性恶,独为台宗之极谈。性善不断,性恶亦不断也。问:性具善恶皆不断,则阐提与佛有何相违?答:阐提断尽修善,但住性善。佛断修恶,但有性恶。问:阐提不断性善为使修善起,佛不断性恶亦使修恶起耶?答:阐提不达性善,以不达故为善所染缚,修善自生起而对治恶,佛达性恶故,于恶自自在,不为恶所染缚,则修恶不得起,故佛永无修恶。但以自在故,为化度众生终日用之,犹如名医之于毒药二法也。故迷悟之别,非在断不断而在达不达也。天台观经疏曰:“理者法界无碍,无染而染,即理性毒也。”法华玄义五曰:“破无明理恶,说内教位。”观音玄义上曰:“问:缘了既有性德善,亦有性德恶不?答:具。问:阐提与佛断何等善恶?答:阐提断修善尽,但性善住。佛断修恶尽,但性恶在。问:性德善恶何不可断?答:性之善恶但是善恶之法门,性不可改。历三世无谁能坏,复不可断坏。譬如魔虽烧经,何能令性善法门尽?纵令佛烧恶谱,亦不能令恶法门尽。如秦烧典坑儒,岂能令善恶断尽耶?问:阐提不断性善,还能令修善起。佛不断性恶,还令修恶起耶?答:阐提既不达性善,以不达故,还为善所染。修善得起,广治诸恶。佛虽不断性恶而能达于恶,以达恶故,于恶自在,故不为恶所染。修恶不得起,故佛永无复恶,以自在故,广用诸恶法门化度众生。终日用之,终日不染。不染故不起,那得以阐提为例佛耶?若阐提能达此善恶,则不复名一阐提也。”止观辅行五曰:“如来不断性恶,阐提不断性善。点此一意,众滞自消。”观音疏记一曰:“修恶全体是性恶故。十二因缘及以五阴,一一如空,常住周遍。”止观义例上曰:“性恶若断,普现色身,从何处而立?”【参见: 性具】。【又】对遮恶而立邪。如比丘之伐草木恳土地,以佛之遮止而为恶事,谓之遮恶,如杀盗为本性恶事,谓之性恶。查询 |
《佛学大辞典》是由近代无锡人丁福保先生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著作《织田佛学大辞典》而成。
此书共收辞目三万余条,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,如“名数”、“物名”、“地名”、“书名”、“人名”、“术语”、“杂语”、“譬喻”、“故事”、“仪式”、“图像”等。然后解释其辞义,徵引其出处。凡一辞有多义者,则依次列出,间亦作必要的考证而对翻译的重要专门名词、术语、人名、佛典等,则均注出梵文或巴利文,以便检阅原书。此外,全书还编有详细的辞条索引,颇便检索。
相关热门:
体达 | 拘那罗 | 玄景 | 读师 | 三假浮虚观 | 大和竭罗 | 摩蛇 | 相见道 |
十八变 | 迦摩缕波 | 大虚空藏 | 修行菩萨行诸经要集 | 文殊悔过 | 空无相无作 | 金光明女 | 如来常住 |
三部都法 | 无尽法界 | 歌罗 | 耳根 | 千手千眼观音 | 阿兰若行 | 二十五方便 | 婴童无畏心 |
入一切平等善根 | 时食 | 法住 | 莫诃洛迦 | 丹田 | 雨众 |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| 曼殊五字心陀罗尼品 |
湛然 | 七种无上 | 观察 | 发遣 | 鸠摩罗伽地 | 小赤华 | 六境 | 本源 |
实用查询工具_网址收录_网站收录_网址导航 © VE网 备案号:陕ICP备07500076号
这是一个收录好站,站点外链,信息发布,实用查询,网址导航的平台,免费收录各类站点
免费快速发布信息,为你提供房产、招聘、商务、团购、服务、二手、数码、车辆、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,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/发布信息的需求。